碧血黄花出处?
语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黄兴题词“碧血黄花,苌弘化碧,秋菊傲霜”。
清末广州起义,林觉民等七十二位青年同时牺牲,将其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冈,立碑纪念。1912年,广东省军政府拨款十万元在黄花岗建烈士陵园,同年5月15日(农历3月29日)首次举行了72烈士墓祭典。
国父孙中山先生亲自主持了祭典,写下祭文,为陵园题字“浩气长存”。
黄兴写下“碧血黄花”,苌弘化碧,秋菊傲霜。后以「碧血黄花」形容黄花冈七十二烈士的壮烈牺牲精神。
黄花岗起义逃脱了多少人?
黄花冈起义
黄花冈起义名词解释:
同盟会在广州举行的反清起义。
亦称辛亥广州起义。1910年11月孙中山在槟榔屿(今马来西亚北部)召集会议,决定在广州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会后孙中山亲自到华侨中募捐,并派人到日本购买武器。黄兴和赵声在香港组织统筹部,派人至新军、防营、巡警和附城一带的会党、绿林、游勇中活动,选拔骨干800人组成敢死队,在广州设立秘密据点38处。
以赵声、黄兴为革命军正副司令,计划分10路进攻广州,然后大举北伐,通知各省革命党人相机响应。1911年4月27日因起事消息泄露,在队伍尚未集中的情况下,黄兴率先锋130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击毙卫队数人,擒杀管带金振邦,总督张鸣岐越墙逃走。然后分兵攻袭督练公所等处,与大队清兵展开激烈巷战。起义军奋战一昼夜,终因伤亡过重,被清军击败。黄兴、朱执信等负伤后化装逃脱,喻培伦、林时爽、林觉民、方声洞等86人(一说100余人)遇难,起义失败。
为五百人立传出自?
出自孙中山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原文: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xī 险),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zhì bó 踬,跌,绊倒 踣,向前仆倒;跌倒绊倒。比喻遭受挫折。)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始建),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póu)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乞求)序于余。时余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靰(wù wù )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余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
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xù)。
(选自《孙中山选集》)
标签: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