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感染高峰之后,病毒消失不见,难道我们真的产生抗体了?
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吗?新冠病毒变化莫测它会变异几种新的毒株产生新的病毒,它对人类危害性巨大,新冠病毒变异新的毒株病毒的基础上,它会再产生再新新的毒株病毒,因而新冠病毒不会消失消灭,新冠病毒在人类密集区会集聚强大的病毒对人类开始攻击传播,扩散,蔓延,由于人类感染同一种病毒在人的体内会产生一定的抗体免疫力,但是不排除再产生再新新的病毒不是同一种病毒,人的体内抗免疫病毒失效,因而人不排除第二次再感染新冠病毒。所以说;新冠病毒再产生再新新病毒毒株起了质的变化,人类是逃不掉再感染新冠病毒。
感染率公布,多地宣布第一波感染高峰已过,上海重症高峰过去了吗?
上海重症高峰可能还没有到来。
作为中国顶级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人的各方面意识其实都是非常靠前的,尤其是生活水平有保证的老龄群体,在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护措施方面,我们有理由相信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老年人还未感染。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前段时间北京很多老年人,包括高知,都频发重症离世的不幸,这给很多一开始有所放松警惕的老年人上了一道紧箍咒。
最新权威数据,2022年12月8日-2023年1月12日,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4435例,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这个数据基本符合对中重症的预判。
按照大约万分之一的国际死亡率来推断,14亿人的万分之一是14万人,6万人占比约43%,结合前文对上海防疫的判断,可以明显看出,上海的重症高峰还远未到来。初步推断,应该在第二轮感染高峰时达到顶峰。
感觉这一波过去了 ,下周餐厅包房订不到了 这周堵车了。很可惜啊!感觉不愿意共存,不愿意放开的,要么人数不多,要么部分转化了。司马南都感染了,太难了!蚁力神加转基因都没有搞定,病毒太坏了!职业病毒。
上海市急诊处于高位震荡期,但“重症”仍处于高峰平台期。新冠感染后,大部分患者逐步恢复,少数患者会在7至10天内情况突然急转直下,最终需要重症救治。未来随着急诊量下降,重症高峰将迎来向下的“拐点”。
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被感染的,我是十二月二十多号感觉浑身不舒服,二十六号抗原中队长,有十多天才恢复成小队长。现在仍在咳嗽,我也不清楚第一波还是第二波,反正坚持口罩,不扎堆,少出门是原则。
按照目前感染率的情况,第一波高峰已经过去,因为根据各地公布的数据,90%的人已经被感染过了,这其中的很多人已经康复,产生抗体,短期内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很低,上海也不例外,现在应该是90%多的感染率,而且大多数人已经痊愈,这样的情况应该说是让人稍微觉得欣慰,因为春节期间再次爆发的情况可能性不大,人们可以过一个比较祥和安稳的春节。
深圳第一波疫情什么时候峰值?
曾有大数据预测广东12月20日为峰值,深圳的峰值估计也就在12月20日至月底期间。现在身边的空位日渐增多,地铁、公交上的乘客也变得稀稀落落。
中午在南方的天空下,好好晒了一个艳阳天,空气多好,那个穿着红外套的姑娘多俊俏。躺着的吐槽着新冠诸种捉弄人的段子,暂时还无恙的仿佛也没把它当回事。还有人借用世界杯,编了一段妙趣横生的冷幽默:
这个周末,如果不🐏,进入16强。
圣诞节不🐏,进8强。
元旦节不🐏,杀入4强。
春节不🐏,恭喜你进入决赛圈[捂脸]
2000多万人的大城,似乎走上赌桌,看看哪个先中招,哪个后续。新冠的三招两式在现代传媒的加持,那么多经历者的解剖下,狠的,软的,阳的,阴的,一一曝光,也就没那么多神秘感。
尔要来,便来!比起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小小病毒又能猖狂到几时?
挡了它三年,任其日复一日下去,这一辈子多少美好时光都被荒废了。
这个节骨眼上,趁它威力削弱,正面迎战,付出一些代价,多数人认为值得,从博弈的角度,叫以小博大。
标签: 全国第一波感染高峰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