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庙”和“城隍庙”有什么不同,哪个权力更大?
一,天上神界,地下阴间按照人间的基层管理办法,设立了土地庙和城隍庙
神界和鬼界,都是人界的翻版。神界和鬼界在人间派驻的地方办事处就是土地庙和城隍庙。
要说明这种神鬼世界在人间派驻的办事处的作用,就要从古代社会的治安机构说起。
简单地说,城隍庙,土地庙,亭长,就是天,地,人三个世界的搞地方治安的“派出所”。城隍庙称老爷,土地庙称公公,亭长都相当于“派出所”所长。战国时始在邻接他国处设亭,置亭长,任防御之责。
它们都是一夫一妻制。城隍庙老爷有一个老婆,土地庙公公有一个老婆就是土地婆婆,至于亭长,就说不准了。
自从有了封建社会,各种等级就产生了。远的不说,看看周朝,公侯伯子男一溜排下来,是哪个等级吃哪碗饭,配几个老婆,得多少土地。越到后来,这种观念就越深刻地反应在各种思想之中。
这里不说鬼神是如何产生的,反正人们在产生劳动中,痛苦不堪,就产生了幻想,企图改变自己的悲惨的处境,就寄希望于来世,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善报和恶报这两种见境界,在生做恶,必下地狱——鬼界;做了好事,必上天堂——神界;这两个方面的是由人界的人制造出来的。而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就对此加以改造,成了另一种桎梏人们的工具。他们乐得现成利益,所以就不管了。
于是,天界与人界,或者——还有妖界,就派了使者在人间常驻——在广大乡村的,就是土地庙;在城镇街道的就是城隍庙。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土地庙供奉的是土地公,城隍庙供奉的是城隍,这都是中国的民间信仰,对土地公的信仰出现的更早,周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对城隍的信仰要晚一些,在南北朝时期才出现。
土地庙
早期的土地公也被称为社神,他们是负责管理一小块土地的神祗,在中国这样以农业发展为主的,土地对于百姓而言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因此关于土地公的民间信仰在中国是非常普遍的。
在百姓们看来,地载万物,取材于地,古人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土地的恩赐,所以每年春耕开始前,百姓们都会展开一系列祭祀活动,来祈求地润万物,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而他们祭祀的就是掌管这一亩三分地的土地公。
准确的说土地公就是这块土地的化身,百姓们信仰的不是一位慈眉善目叫“土地公”的神祇,而是将自己所耕种的这块土地当做神来信仰,在经过一年又一年的辛勤劳作后,百姓们渐渐变得富裕,温饱问题得以解决,人丁也变得兴旺起来,因此土地公也被视为财神和福神。
土地公
古代各行各业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的土地,不管是酒茶,还是岩矿,都是从土地中生长,在进行加工,或是开采于土地中的,所以不管是商贾,还是农户都会供奉土地公,至于古代的君王就更不必说了,每年必定祭祀“社神”,“稷神”这都是和土地公直接相关的神祇。
城隍的出现比较晚,在社会发展有限的古代,城池的兴建并不普遍,规模也十分有限,所以早期并没有关于城隍的信仰,城隍信仰的产生一定是伴随城市发展出现的,城隍是指守护城池的神祇,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普及于唐朝中后期。
城隍庙
早期的城隍主要是守护城池安全,免遭天灾人祸殃及的神祇,后来发展到明清时期,城隍成了管理城市阳世以外政务的神祇,在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多次提到生活在城中的人,病逝后会先到城隍庙去接受城隍的审判,这主要是来源于古人的想象,他们认为在另外一个世界,社会运作体系和阳世是相同的。
标签: 城隍庙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