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福州人,为什么方伯谦和萨镇冰都有故居,而刘步蟾却没有?是这样吗?
不要说了,这是福州人的伤心事,这些年的城建干了多少蠢事。别说名人故居,马尾船政当年都因为修福马铁路被自己人给拆了,毁了文物再修个新的“船政格致园”当古迹,可笑不可笑。船政学子大多本就是贫寒子弟,没有根基,刘步蟾又不像方伯谦那么会置办产业,没故居留下来这是巨大遗憾,也是福州城建的耻辱一页,自己的文化命脉自己没有保护好。
其实从这三人的处境就可以凸显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同为北洋水师出身的方伯谦,萨镇冰,刘步蟾,方伯谦和萨镇冰有故居,然而刘步蟾却没有故居保留下来,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子孙后代是否有名望。
先来看看萨镇冰。
萨镇冰不是靠着子孙后代的,他是实打实的靠着功绩成长起来的。当然他能有成长的机会主要他错过了黄海海战,幸免遇难。而且还是历经四朝(清、北洋、民国、新中国),一步步从底层军官,做到了北洋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
到了新中国后,又对新中国海军的建设起到了非常达到作用,所以他被后世铭记无可厚非。
方伯谦就是靠家族子孙翻案,因此故居也被人铭记。
方伯谦和刘步蟾战死在了黄海海战中,因为方伯谦没有子嗣,所以他的家产等等都被他的侄子继承,后来他的侄子也还算给力,做到了民国海军少将,而且在新中国解放的时候,反叛蒋介石,而且连带着还有一批闽系军官都跟着投效了新中国,所以也有故居留下了,尽管是占了点子孙的光。
而刘步蟾就没有这么好运了,他战死了后人也没有几个出名的人,所以在他死后也就逐渐被历史所掩埋了,事实上刘步蟾曾是这三人中追有前途的人,如果没死的话,成就估计不会比萨镇冰要低。
当然黄海海战中,战死的远不止这些人,然而他们大多都没有留下什么被后世人缅怀的东西。
在当今的开发大潮中,能不能留下故居除了运气外,一要看当事人是不是足够显赫,二要看后人混得如何。刘步蟾很不幸两个都不沾边。
从刘步蟾去世到现在也是过去了100多年,历经和战乱和各种房地产开发以后,很多老建筑已经消失。当然一些名人故居如果没有毁于战火的话还是留存了下来,有些成为景点,有些则成了纪念馆。不过中国历史悠久,历代名人众多,要想有资格留下故居也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
萨镇冰在甲午战争时职务确实不高,只是练船“康济”的管带,职衔也只是区区游击而已。不过萨镇冰活到了战后,在清末重建海军时再次出山,此后历任北洋海军帮统、北洋海军统领、总理南北洋海军兼广东水师提督、筹备海军大臣和海军提督,成为清末海军第一人。
1909年,随载洵考察欧洲的萨镇冰
在民国时期,萨镇冰又担任过海军总长、福建省长,甚至还代理过国务总理。此时的萨镇冰已经不是甲午战争那个小小的练船管带了,而是中国海军元老、福建省的名人,德高望重。1948年萨镇冰90大寿时,福建省各界人士专门为他举办祝寿大会,可见其人望之高。
福建解放时萨镇冰又为维护地方做出了贡献,担任了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94岁高龄才去世。以他的资历留下故居也就不奇怪了。
萨镇冰故居
方伯谦的情况和萨镇冰有所不同,他自己除了一身骂名之外一无是处。不过他有个好侄子方莹。方莹在民国时期担任海军少将,解放战争后期又参加了起义,加入了人民海军,并担任过福建省的政协委员。此后方家一直都有人在,在福建也算是有一定名望,因此故居得以保留下来。
就刘步蟾来说,论职务他不过是北洋水师的一个总兵,清末总兵也是多如牛毛,并不算太显赫。而甲午战争中刘步蟾虽然表现英勇,最后还与舰同沉,也算壮烈殉国。但是因为先有邓世昌把大部分风头抢走,后有英国教员泰莱诋毁中伤,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刘步蟾名声不显。刘步蟾的后人也没什么出名的人物,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的故居躲过了战火,也很难成为重点保护对象,躲过历次开发大潮。
刘步蟾
其实福州的这些名人远不止这么多。你提的这三个人,都是出自马尾船政。可以说在近代中国海军的历史上,大部分海军将领都是来自福州。而这些人之中只有少数几个有留下了故居,就像你说的萨镇冰、方伯谦等少数几个。而其他的这些将领为什么都没有留下故居,特别向刘步蟾这位鼎鼎大名的人物却没有留下故居。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就是我们后人没有保护好这些名人的故居,有的可能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破坏。
二、在古代为了考取功名,有的人是卖房去学习,这些名人很有可能当时为了考取功名把房子卖了,所以没有留下自己的房子。
三、查查历史就知道了,出自福州马尾船政的这些福州籍将领中。很多,当时还没有娶妻生子,就是牺牲了,所以没有留下故居。
而方伯谦和萨镇冰留有后代,自然也就留下故居。
标签: 三坊七巷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