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别称?
贺兰山汉代称卑移山。汉代在今银川地区没廉县。卑移山在西北。贺兰山又称阿拉善山。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名字就言于贺善山。贺善山这个名称,最早记载于《隋书.赵仲卿存》。隋开皇三年,赵仲卿攻打突厥而出贺兰山,当时的贺兰山属弘静县。包括今银川地区。
贺兰山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公里?
贺兰山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东10公里处,总面积748平方公里,山上有36万亩原始次生林,是中国西北东部惟一的水涵养林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山势雄伟,若群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名贺兰山。
贺兰山南北长220公里,东西宽20~40公里,总面积约6600平方公里
贺兰山南段山势缓坦,三关口以北的北段山势较高,海拔2000~3000米。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公尺。山地东西不对称,西侧坡度和缓,东侧以断层临银川平原。
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境内,东以山脊为界与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毗邻。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885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20200公顷,缓冲区面积10762.5公顷,实验区面积36747.5公顷,禁牧区面积2079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干旱、半干旱区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
贺兰山有哪些风景?
去贺兰山,一定要去看看贺兰山岩画。
远古的原始人类,狩猎劳作之外,结绳记事之余,内心关于快乐、关于忧伤、关于恐惧、关于欲望、关于生存,关于,关于……他们想说,但他们的语言词汇还不够丰富,他们想将有限的语言之外的一些事物表达出来,留给他们的子孙,于是他们来到山前,在石头上刻画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岁月虽失语,岩石却能言。
贺兰山岩画产生于何时,学术界一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少学者倾向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6000-4000年这样一个很宽泛的时期。从岩画上錾刻出的西夏文上可以看出,贺兰山岩画产生的时间跨度很长,应该从原始社会晚期开始绵延几千年至西夏时期。我不是搞历史研究的,对于岩画产生的确切年代并不太在意,我更在意的是岩画本身的艺术本身。
贺兰山岩画最著名的就是亚洲太阳神,号称是贺兰山镇山之宝。图案为一个人面形像,面向东方,双眼圆睁,耳朵、鼻子和嘴若按写实艺术而论,造型夸张奇特,由于图案上部有许多放射状线条,正统的学术观点认为是太阳神,我倒不这么认为,因为这个图案只有上半部有放射状线条而下半部没有,我觉得他更像是一位原始部落的首领,面部画有图腾图案,戴着硕大的耳饰和鼻饰,而那些放射状线条也许就像印第安酋长那样,只是一些羽毛类的头饰。不管是太阳神也好,部落酋长也罢,这是一幅远古时期的艺术杰作是可以肯定的。这幅岩画可能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应该连青铜器这样硬度并不高的金属工具都没有,这些岩画只能用更坚硬的石器刻画,所以我看到这幅岩画的线条錾刻得不但并不锐利,反而有些绵软。但线条组成的造型本身,却有一种明显的内在张力。
在动物岩画中我看到有双角突出的岩羊图形,画风朴拙,充满稚趣,这与我在景区内的山岩上看到的健硕的岩羊相映成趣。景区内的野生岩羊并不怕人,但也不与人亲近,它们与人保持着彼此都感觉比较安全的距离。这家伙要是冲下来,粗壮的羊角还是很吓人的!我不太喜欢过于与人亲近的动物,哪怕是猫、狗,我喜欢保持着尊严、不太“腻”人的那种动物,而这里的岩羊恰好保持着这种距离,虽然我挺喜欢它们,但跳跃在山岩上,坚硬的蹄子踏着千古流传下来的岩画,还是让我挺心疼。
贺兰山地处西部草原荒漠带,自古便是匈奴、突厥、回鹘、吐蕃、党项和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之地,在这里,也有不少反映他们生活场景、图腾信仰的岩画,表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党项族是我国未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当中,汉化最彻底的民族之一,他们模仿汉字,创造了西夏文。在贺兰山岩画景区我们看到不少岩画旁刻有西夏文,系西夏人对岩画所做的诠释,多为“昌盛”之类的赞美之词。
贺兰山,画迹简意远而雅正岩上!
标签: 贺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