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小蓬莱景区怎么样?
小蓬莱景区位于崂山王哥庄这,号称溪中有岛,岛中有湖,景随舟移,晃如置于蓬莱仙境之中,故有小蓬莱之称。
小蓬莱之名,宋文学家楼钥定名。王谐诗云:“一峰缓砂翠云齐,海色天峰万蟹低,借问蓬莱仙岛石,何年飞入五云溪”。小蓬莱景区自然景观非常美。
青岛有哪些谚语?
小茅房的蛆一一没见过大腚眼
茅房里的石头一一又臭又硬
茅房里的皮球一一别看它臭,它还一肚子气
老太太上树一一好挨挫了
扒了皮的大蒜一一好挨Can了
小母牛翻跟头一一一个牛比连着一个牛比
脱了裤子推磨一一转着圈丢人
脱了裤子上吊一一死不要脸
是的,青岛地区的谚语的确很多。
青岛地区的谚语源远流长,简练朴实,含义深刻,内容广泛,数量众多。生产、生活、时政、礼仪、天文、地理等无所不包。
人们用“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人敬有的,狗咬丑的”来讽喻世态炎凉。用“羊皮褥子狗皮袄,两好赶一好”“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发火难打仗”来辩证地比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用“蟹子过河随大流”“塌天有大家,过河有矮子”来反映人们的从众心理。
“省囤尖不省囤低”“宁恳撇了不肯缺了”意在告诫居家度日之道;“初八、二十三,两头嘣干”“初一、十五正一海,吃了响饭晚了海”用以准确计算、把握潮汛;“中伏萝ト,末伏菜”“立冬收葱,不收就空”说明农时稼檣;而“日头甩腿,等不到天黑”“浮山戴帽,不下下一瓢”则是预测气象变化之谚。
总之,凡世间之事,都能用谚语来概括,至今,流传在青岛地区的大量谚语中,尽管有些含有消极成分,但也历史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万千事象的认知和需求以及对当时一些社会现象的抨击。
青岛地区的民间谚语关乎百科,容量较大,分类明细,按其内容可粗略分为日常生活类、农渔业生产类和天文气象类等,其中以日常生活类谚语为多,此类谚语通过某一日常生活现象,举一反三,或揭示人生哲理,或辨析行为是非,或阐释伦理观念,或表达价值理念。
如“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一个打算顶十个干的”“一家门口一个天”“一步赶不上十步撵不上”“十年碰不上个闰腊月,“千年的字会说话”“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等谚语,设喻形象,寓意深刻,发人深省。
家是即墨农村的,小时候记得有很多风俗习惯,也有很多俗语都是从大人那里学来的。
二月二和七月七过节时会说“二月二炒糖豆,大人孩子一炕头;七月七bo饽花,大人孩子一旮旯”;
元宵节晚上会拿公鸡造型的豆面灯,弄上豆油点上,拿着到犄角旮旯照照,嘴里念叨“鸡灯鸭灯,照照蝎子上东京”或者说“鸡捣捣干净”就是寓意让鸡消灭害虫,或者让害虫都跑日本东京去祸害小鬼子。
清明节,村里会树秋千,小孩都抢着玩,有一两个年龄大点的孩子一般是女孩,维持秩序。让小孩轮着上去坐,坐着荡的时候嘴里会“啷当啷当死了不招苍阳(蝇),抖达抖达死了不招白扎(苍蝇幼虫蛆的土话)”
天气干旱时,一群小孩会拿家里烧火棍走街串巷去捅别人家阳沟,就是院子里往外流脏水的洞,一边捅一边喊“天灵灵地灵灵,下场大雨救性命”;
小时候最不爱干农活,到地里收庄稼时,地大望不到边,愁的光叹气嘟囔,大人会安慰说“眼是熊蛋,手是好汉”
做事落后于别人的时候,会不服气的说“小孩拾草,赶黑看”、“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炕”
说天气的有“东豇轰隆西豇雨”意思是东边出彩虹要打雷,西边出彩虹要下雨。“雷雨三过晌”意思是下午的雷雨,一般会接连三天下午都有雷雨。
“上山练练腿,上海腥腥嘴”大体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意思,上山练练腿不知啥意思,上海腥腥嘴就是说只要你上海边去,总会有收获,让你吃到海鲜。
应该还有不少,有的是我们当地独有的,仅限于周边几个村子知道的梗,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了。现在和以后农村习俗越来越少了,有些东西只能变成遥远的回忆了
标签: 小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