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姆渡,河姆渡遗址

ysladmin 15 0

河姆渡名字由来?

1973年,第一次发现于浙江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镇,因而命名。它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及舟山岛。经科学的方法进行测定,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它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氏族村落遗址,反映了距今约7000年前长江下游流域氏族的情况。

我国上古时代传说中的“有巢氏”部落其实就是居住在宁绍平原的古越族-河姆渡人的一支。有巢氏是中国古代传说中”构木为巢“的巢居发明者;而这正是对宁绍平原河姆渡人”干栏式房屋“的映射与形容。

有巢氏,尊号”巢皇“、”大巢氏“,中国

河姆渡,河姆渡遗址-第1张图片-呼呼旅行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于“河姆渡”的称谓有两个谜团:

第一,是否由黄墓渡演变而来?

第二,黄墓渡因覆船山上的黄公墓而得名,黄公墓葬的究竟是何人?

河姆渡,河姆渡遗址-第2张图片-呼呼旅行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代官方史志均有黄墓渡、黄墓市、黄墓山、黄墓坊、黄公祠的记载,独不见有过河姆的记载。最早用文字记载“河姆”两字的是康熙五十七年的《芦山寺志》:“黄墓,俗讹河姆”。为什么会俗讹河姆呢?据笔者推测,一是历代有黄公与夏黄公之争,民间当然也会有黄墓或夏墓之说,而当年慈溪的南乡,“夏墓”与“河姆”的方言又极为相近,自然会以讹传讹;二是与民间避讳“墓”字有关,墓毕竟与死相关,带墓字的地名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自然会感觉不吉利。况且,避讳“墓”字也并非只有黄墓渡,如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半浦有“大墓跟周”自然村,笔者去采访时,当地并不知有此村名。村中老者告诉我们,老辈人是叫“大墓跟周”,但现在叫“陀姆跟”了。显然,也是避讳改“墓”为“姆”了。

河姆渡遗址(Hemudu Site )是中国晚期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宁波余姚市河姆渡镇,面积约4万平方米,1973年开始发掘,是中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是中国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

答:河姆渡书称黄墓渡,以南岸覆船山传有黄公墓而著名。

河姆渡,河姆渡遗址-第3张图片-呼呼旅行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公,因终老夏禹故里(今四明山石钮村),史称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为鄞县(今宁波鄞州区)人。

他是秦汉之际著名的隐士,汉高祖刘邦曾召夏黄公入廷为官,辅佐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刘盈。黄公后来卒葬于此,当地人设亭在渡口边,以便过往的人们凭吊。

所以这里也叫夏墓渡。河姆渡实际上是黄墓渡(夏墓渡)的方言误音。

河姆渡人是什么人?

河姆渡人是距今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他们过定居生活,住干栏式房屋,用船、筏载人和物、浮水采集,使用刀、匕、锤、铲、矛、碗、筒、小棍、器柄、纺轮、蝶形器等木器,栽培人工水稻,家养猪,狗和水牛等牲畜,还会挖掘水井。

在河姆渡并出土了中国境内所发现最早的漆器,其陶器制作有一定的水准,估计最高烧成温度达1000摄氏度。

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在浙江余姚市河姆渡村,住干栏式房屋,原因是该地温暖湿润,水网密布。

主要种植水稻。

不同点:

1、半坡人种粟,而河姆渡人种水稻。

2、半坡原始遗址则出土了用以捻线的石制陶制纺轮。半坡居民使用原始的织机,织成麻布,制成衣服。

3、工具方面半坡人比河姆渡人进步,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木器、骨器。

4、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

5、半坡人烧制彩陶。

6、河姆渡人生活在低洼处,并学会挖井。

7、半坡人的食物种类很丰富了,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标签: 河姆渡